首页

叶子踩踏

时间:2025-05-29 20:19:06 作者:深化改革强动能 文明互鉴展风华 浏览量:92980

  深化改革强动能 文明互鉴展风华

  ——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综述

  光明日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牛梦笛

  5月26日,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广东深圳开幕。本届论坛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主题,与会人士围绕相关议题积极展开探讨,为深化文化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言献策。

  凸显文明互鉴主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应当立足文化生命体,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充分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不断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以“在文化生命体的实践创造中把握文化主体性”为题发表演讲。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文明根基。”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强世功从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视域分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演进,阐明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华文明演化发展规律的内在关联,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的普遍意义。

  围绕中华文明的当代价值、时代命题、未来路径等议题,与会嘉宾就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分享了真知灼见,引发知识界、文艺界的热烈反响。

  “专家对中华文明主体性的解读和认知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以‘两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体现文明创造的主体性,这一共识正在学界和社会逐步形成。”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表示。

  “未来,唯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守正创新中构建自主艺术体系,才能让舞剧真正成为传递中国精神、塑造国家形象的‘文化顶流’,为全球文明互鉴贡献东方智慧。”深圳歌剧舞剧院首席舞者、舞剧《咏春》主演常宏基说。

  引领文化创新方向

  当前,数字和人工智能技术正澎湃而来,文化领域应潮而动,成为文化强国建设中的时代风景。

  “在文化与人工智能的邂逅中,激活更多潜能、演绎更多精彩,是新境遇中各国文化战略中的普遍关注,也是新时代中国积极的战略行动。”武汉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沈壮海在演讲中,探讨了“数智时代下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这一崭新课题。

  “文化与AI的深度融合、双向赋能,已然成为席卷全球的时代浪潮,不仅是延续中华文脉、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课题,更是我们在迈向文化强国征程中必须牢牢把握的核心路径。”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指出。

  “本次论坛积极回应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迭代升级,对于文化创新创造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在新的信息技术发展条件下,推进文化领域新空间、新业态、新应用、新模式系统性变革的思考和建议,令人印象深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建表示。

  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社长张毓强看来,本届论坛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特征。“如科技与文化话题,数智赋能文化贸易话题等,不仅有效、深入、务实,且具有较强的引领性。”

  “面对AI等技术浪潮,我们必须在‘AI+文化’融合中坚持文化主体性,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守护文明的连续性与精神独立性。在推进电影工业化、智能化的同时,更要从中华文明的生命系统中汲取力量,让中国电影在世界文化图景中自成风景、挺立潮头。”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向辉认为。

  提升文化治理效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本届论坛上,如何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破解文化发展难题,提升文化治理效能,也是专家和与会人士的重要关切。

  “主流媒体担负着塑造主流舆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使命,是文化强国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龚政文在演讲中,深入分析了主流媒体当前所面临的痛点和短板,并提出系统性变革这一突围之道。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谢有顺探讨了历史文脉赓续与城市文明构建的有机共生。“城市治理不仅是社会治理,也是美学治理、情感治理。让物理之城与心性之城相互生成、互相内化,是建设现代化人文城市的核心路径。”谢有顺说。

  “过去几年,中国的科幻产业变得比过去更丰富,有更多新的亮点正在出现,论坛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非常及时且受到期待。”科幻文学作家、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说。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 “互换通”政策上新

在阜平县北水峪村,占地40多亩的18个高标准、智能化香菇大棚主体已经建成,正在对棚室内部进行最后的水、光、温度、湿度等智能控制系统的设备安装、调试和整理装修。全部建成以后,这些新一代智慧大棚在手机上就能远程操作,控温、控湿、通风等实现自动化,大大提高香菇的产量和质量。

辽宁举办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竞赛 15省30所高校大学生展开角逐

在全国,中国国家税务总局梳理现行有效的51项稳外贸稳外资税收支持政策和征管服务举措,更新发布《稳外贸稳外资税收政策指引》,向超过13万户跨境纳税人“精准推送”减税降费红利账单。

2024中关村论坛4月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作为支持单位

本报讯 (记者朱欣)由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主办的2024年“中国梦·劳动美”全国职工线上健身运动系列活动日前启动,将持续到今年11月底。

国台办敦促民进党当局尽快解决“2·14”恶性撞船事件

时代大潮,浩浩荡荡。只要我们共同践行开放联通精神,太平洋就能变为促进繁荣增长的通途。亚太经合组织各方应加强团结合作,共迎全球性挑战,打造亚太发展的下一个“黄金三十年”,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进世界共同繁荣、开创人类更加美好未来汇聚更多正能量。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丨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

王文涛表示,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在两国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下,双边经贸合作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当前,中国正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为内外资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这将为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企业提供更大的市场机遇。中方愿与法方一道,充分发挥已有经贸机制作用,通过对话和合作管控分歧,推动解决彼此重大合理关切。

相关资讯
全新科学数据平台亮相WAIC2024 夯实大模型基础设施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奇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来自中国共产党人大力推进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每一次重大创新都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蓬勃发展,要传承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继承和弘扬创新精神。一是坚持党的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成为人民的主心骨。二是推动法治体系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离不开法治提供的根本性、稳定性、全局性的制度保障。要深化法治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以法治现代化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三是强化教育、科技和人才支撑能力。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破除阻碍和束缚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束缚,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

热门资讯